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湘西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3
2024-12-12
永顺之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 年),楚王马殷以彭士愁为溪州刺史,溪州置二十州,属地有永顺州,从此,“永顺” 之名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从先秦至现代,永顺县历经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在战国时期,永顺县属楚之黔中地。秦时,隶属黔中郡。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置酉阳县,酉阳治所在今治(灵溪镇)东南王村。三国时,初属蜀汉,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属吴。晋和南北朝时均为酉阳县地,晋属武陵郡,宋属武陵太守,齐梁复属武陵郡,陈属沅陵郡。
隋置辰州,废酉阳,并迁陵,改为大乡县地,属沅陵郡。唐天授二年(691 年)析辰州,置溪州,永顺属溪州大乡县。天宝元年(742 年)改溪州为灵溪郡。乾元初复名溪州,隶黔中道。
五代时期,永顺的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后梁开平四年(910 年),楚王马殷以彭世愁为溪州刺史,为誓下州,属楚之溪州地。但彭据地自雄,自置二十余州。永顺属地有上溪州、中溪州、下溪州、溶州、渭州、永顺州等,永顺之名由此开始广泛传播。
宋代,永顺为下溪州、南渭州、溶州等羁縻州地。下溪州治所在今治东 30 里旧司城(即老司城),属荆湖北路。
元至正十一年(1351 年),设立永顺宣抚司(属四川行省),置麦著土村、会溪、施溶感化州和腊惹峒、驴迟峒,属湖广行省思州军民安抚司(治今贵州风岗);又设南渭州,属湖广行省新添葛蛮安抚司(治今贵州贵定)。
明代,永顺土司对老司城进行了重建。遗址现存的大部分建筑都为明代所建。明洪武二年(1369 年),置永顺军民安抚司,六年(1373 年)升永顺军民宣慰使司,辖三州、六长官司,时永顺境地有南渭、施溶二州,腊惹洞、麦著黄洞、驴迟洞、田家洞、施溶洞五长官司。
清雍正六年(1728 年),永顺土司彭肇槐请求纳土,改设流官。雍正七年(1729 年),置永顺县,属辰沅永靖道永顺府。至此,永顺县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划名称,延续至今。
在历史的长河中,永顺县的名称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坚韧与智慧。
永顺县作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重要县域,其人口数量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截至 2022 年末,永顺县常住人口为 40.53 万人。从历史数据来看,如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7 年永顺县常住人口有 42.84 万人。可以看出,近几年永顺县的人口数量略有下降。
永顺县辖 23 个乡镇 303 个村(社区),总人口达 55 万人。这里的总人口包括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等。
永顺县的人口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部分人口可能流向了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永顺县自身也在不断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定居和发展。
永顺县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这里以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总之,永顺县的人口数量和结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这些变化也反映了永顺县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状况。
2021 年,永顺县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94.84 亿元,增长 8.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24.1:18.3:57.6,与上年相比,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下降 1.3 个和 0.2 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全域旅游融合度低、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然而,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 “三高四新” 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着力打造 “三区两地”、建设 “五个湘西”,深入实施县委 “5573” 发展思路,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1 年,永顺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40.48 亿元,增长 10.3%。主要农作物有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畜牧业也有一定发展。
在粮食生产方面,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 101.63 万亩,增长 1.98%,粮食总产量 230047 吨,增长 2.26%。其中,稻谷总产量 158221 吨,增长 1.05%;玉米总产量 35200 吨,增长 3.51%;红薯产量 7802 吨,下降了 2.49%;马铃薯产量 23727 吨,增长 11.92%;大豆产量 4198 吨,增长 1.07%。
油料总产量 20554 吨,下降 3.2%;花生总产量 4414 吨,下降 7.4%;油菜籽总产量 16127 吨,下降 1.9%。蔬菜总产量 145831 吨,增长 8.2%。
水果产业发展良好,猕猴桃产量 60828 吨,增长 5%;柑橘类水果产量 89675 吨,增长 1.1%;茶叶种植面积 4.12 万亩,总产量 678 吨,增长 36.7%;果园面积 17.45 万亩,园林水果产量 167559 吨,增长 3.2%。
畜牧业方面,生猪出栏 23.5 万头,增长 7.6%;牛出栏 1.72 万头,增长 4.8%;羊出栏 8.97 万头,增长 0.1%;家禽出笼 115.6 万羽,增长 0.1%;猪肉产量 1.65 万吨,增长 7%;牛肉产量 0.21 万吨,增长 5%;禽肉产量 0.21 万吨,禽蛋产量 0.28 万吨,增长 3%。水产品总量 2830 吨,下降 16.6%。
永顺县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业示范园建设,培育了众多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大力开展试验示范,发展旱地农业,依托和顺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在颗砂乡上马村实施超级稻 “三分地养活一个人” 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建设 1100 亩示范基地,其中核心示范片面积 212 亩,马铃薯通过专家组验收亩产达 2303.06 公斤。在毛坝乡、石堤镇创办玉米高产核心示范片,开展玉米引种品比试验和水稻引种试验,同时进行小籽花生 —— 玉米套种生产示范和湘春豆 V8—— 玉米套种生产示范。2021 年上半年永顺县玉米种植面积、冬马铃薯收获面积、红薯播种面积、豆类作物播种面积和其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上下联动,推进抛荒土地治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耕地抛荒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治理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引导,提高广大群众耕地保护意识。搞好建档立卡,对抛荒耕地分户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抓好劝耕促耕,做到应种尽种,宜种尽种。推进示范创建,各乡镇分别创办一个 50 亩以上的抛荒耕地复耕复种示范点。截止 6 月 30 日,全县完成抛荒治理复耕复种 9377.38 亩,完成总任务 35.7%。
优化调整品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大力推广绿色节本高效栽培模式,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扶持和顺现代农业合作社在颗砂乡建立农业生态种养示范园,开展 “稻鱼共育、稻鸭共生” 生态种养。充分利用中央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项目扶持全县种粮大户,联合创办粮食高产示范样板。大力推广无盘旱育秧新技术及水稻 “三一” 印刷精准播种技术,新建水稻标准化集中育秧大棚。印发水稻、玉米、油菜田间管理资料,各高产示范片安排技术员驻点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
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户种粮积极性。认真落实惠农补贴资金,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全面完成耕地地力补贴和一次性种粮补贴调查核实及统计上报工作,正在按程序给农户发放两项惠农补贴资金。短信发送技术信息,下乡指导,创办农业技术示范基地,推广农业新技术,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2020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全面竣工,2021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
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 13.1 亿元,增长 1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有精制食用植物油、水泥、合成复合肥料等。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3.1 亿元。主要产品产量有:精制食用植物油 1629 吨,水泥 4.71 万吨,合成复合肥料 50083 吨,饮料 3946 吨,鞋 47.17 万双,钢化玻璃 27.42 万平方米,大米 12234 吨,商品混凝土 33.98 万立方米,砖 2149 万块,中成药 50.55 吨,熟肉制品 242.8 吨,豆制品 5487 吨,精制茶 188.36 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1 家,其中亏损企业 2 家,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423 万元,下降 9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 128288 万元,增长 10.8%;企业利润总额 14121 万元,增长 653.1%。规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 63.6%,产品销售率 97.6%。
持续推进 “五好园区” 建设,园区规划面积增至 4.82 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 19.1 万平方米。永顺经开区按照 “一区两园” 规划布局,依托资源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重点发展以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导,新型建材、轻纺、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及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为功能配套的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芙蓉镇产业园将产业园区、高铁新区与旅游景区三者深度融合,加快生物医药、农副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全力打造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区和全国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猛洞河工业园与溪州新城实行产城融合发展,同时将溪州新城及高速下线口近 2 平方公里区域新纳入工业园发展方向区规划,有利于园区加快发展。
园区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新理念,以全国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区建设为平台,依托永顺县优质稻、油茶、猕猴桃、柑橘、莓茶、有机商品蔬菜、特色养殖等 9 大特色产业基地,累计引进工业企业 49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1 家,省级龙头企业 5 家,州级龙头企业 10 家,不断推动农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园区形成了以湖南本草制药、明瑞医药、春天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湘西老爹生物、湘西伟佳、松柏米业为代表的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加快调区扩区工作,完成园区发展方向区范围调整工作并经省自然资源厅批复,为稳步推进 “一区两园” 建设提供用地空间保障。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先后引进湖南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猕猴桃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武陵山特色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3 个新型研发机构。加快芙蓉镇产业园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融合创建,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创建绿色园区,完成空气质量监测微站的建设工作并联网运行;芙蓉镇产业园已完成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猛洞河工业园计划投资 2000 万,2022 年 8 月前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园区环境管理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承担园区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应急预案、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贯彻落实 “碳达峰、碳中和” 决策部署,园区与国网湘西供电公司签订低碳园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实施永顺经开区园区新能源综合开发项目。
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现代产业综合体。2021 年园区实施落地项目 20 个,年内计划投资 21.86 亿元。目前,武陵山区现代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区、永顺县经开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张吉怀高铁芙蓉镇站基础设施建设、永顺经开区(高铁新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工程、永顺县土司药王谷生态庄园、联运汇物流园、永顺县木房子腊味、永顺县农产品种养供全产业链、武陵山药用植物园、湖南本草 “土家源・武陵健康产业城”、猕猴桃万吨保鲜库项目等 15 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 13.34 亿元;永顺经开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湘西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猛洞河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猛洞河工业园生态屠宰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一期)项目等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创新园区体制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深入贯彻落实州委文件精神,县委出台实施细则,从 13 个方面推动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强化平台公司功能,县政府批准成立湖南永顺经开区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园区开发运营主体,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投资与建设。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明确中共湖南永顺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湖南永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45269 万元,增长 1%。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 50379 万元,增长 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77.15 万平方米,下降 5.9%。其中新开工面积 14.4 万平方米,下降 22.3%。
从全州范围来看,2021 年湘西州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呈现出一些特点。永顺县与花垣县、凤凰县、龙山县建筑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一级、二级资质建筑业企业贡献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快速增长,主要指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但也需要重点关注发展后劲支撑严重不足、私营企业实力不够、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不足、资质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 10.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 22.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 18.8%,非国有投资增长 30.2%。分投资方向看,民生工程投资下降 28%,生态环境投资增长 3730.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31.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 89.1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 33.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120394 万元,比上年增长 8.2%。其中,住宅投资 97131 万元,增长 20.9%。商品房销售面积 326635 平方米,增长 16.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325716 平方米,增长 17.1%。商品房销售额 128768 万元,增长 13.5%。其中,住宅销售额 127379 万元,增长 15%。
张吉怀高铁永顺段、芙蓉镇站及附属设施等项目如期建成,我县迈入高铁时代。溪州二级客运站完成主体建设,泽芙公路、龙寨至县城公路推进顺利,列夕特大桥、牛路河大桥实现合龙。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87 亿元,增长 12.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 23.24 亿元,增长 13.1%;在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限额以上完成 1.45 亿元,增长 0.4%;限额以下完成 21.79 亿元,增长 14.1%;餐饮业 1.90 亿元,增长 12.4%;住宿业 1.72 亿元,增长 9.9%,其中城镇零售额 19.15 亿元,增长 12.1%,农村零售额 7.71 亿元,增长 14.9%。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0.04%,其中食品价格下降 4.3%,烟酒价格下降 0.1%,衣着价格上涨 0.2%,居住价格上涨 0.4%,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 4.3%,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 0.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 0.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 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 7.3%。服务价格上涨 0.5%。
老司城旅游区作为永顺县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这里保存着大量明清古建筑,被誉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土司文化的奥秘。
老司城本名福石城,是古溪州彭氏土司的驻地,也称司城、老司城。它坐落在永顺县灵溪镇司城村的灵溪河畔,群山环抱,千峰拥翠如万马奔腾,灵溪河如同碧绿绸带潺潺流过,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廊。走进老司城,仿佛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斑驳的城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块石头都是历史的见证。这里曾是 800 多年土司辖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从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 年)彭瑊成为溪州刺史开始,历经多个朝代,世袭 28 代,共 35 位土司。
老司城景区内宫殿区、衙署区、街道区、墓葬区、宗教区和文教区分布有序,犹如一座微缩的历史博物馆。宫殿区内的土司内宫、土司东宫、土司寝宫等建筑遗址,虽仅剩残垣断壁,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辉煌壮丽。衙署区的土司衙署,是土司权力的象征,见证了土司们治理这片土地的智慧与勇气。墓葬区的土司王及其贵族坟墓多集中于紫金山、雅草坪、帕桶湖等地,其中紫金山一处就有 109 座。古墓规模宏大,造型精美,墓室内刻有精美的花草图案和龙凤图案。宗教区内的祖师殿、玉皇阁等建筑,见证了土司们对神灵的敬畏与信仰。2001 年,老司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 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湖南的一张闪亮名片。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以其秀美的山水景色被誉为 “天下第一漂”。整个风景区处于武陵山脉的环抱之中,向西可望莽苍的云贵高原,向南可眺巍峨的雪峰山脉,东与浩瀚的洞庭湖相望,西与鄂西神农架毗邻。猛洞河全长 100 多公里,洞河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峭壁高耸,古木参天,溶洞奇多。仅永顺县城至龙头峡一段,就有峡关 50 多个,曲折 100 多处,溶洞 300 多个,树木 500 多种,鸟类 190 多种,是一个融山水、花木、虫鸟于一体的天然公园。
猛洞河漂流是景区的一大特色项目,从永顺老司城或哈妮宫登舟,漂流而下,全程 50 多公里。小舟时而在平静的河面上悠悠飘荡,时而被汹涌的波涛托起,游人既可观赏两岸峡谷风光,又可享受有惊无险的刺激,极富浪漫色彩。
湘西土司博物馆是展示土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这里陈列着众多历史文物和民族风情展品,生动地展现了土司时期的历史风貌。走进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诉说着土家族的兴衰荣辱,让人们对土家族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塔卧古镇是永顺县的历史文化名镇。这里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走在古镇的街道上,仿佛回到了过去。古建筑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着土家族和苗族人民的智慧。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湘西风情,领略到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永顺县溶洞群以龙家寨洞、龙王洞等为代表,洞内景观奇特。走进溶洞,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形态各异,有的如仙女下凡,有的如巨龙盘旋,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溶洞内的灯光布置巧妙,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
猛洞河皮划艇基地是湖南省内著名的皮划艇基地之一。这里风景秀丽,河水清澈,为皮划艇运动提供了绝佳的场地。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皮划艇运动,感受速度与激情的同时,欣赏沿岸的美景。基地还配备了专业的教练,为初学者提供指导,确保游客的安全。
永顺县民俗文化村是展示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村内有传统的民居建筑、手工艺品展示、民族歌舞表演等。游客可以参与到各种民俗活动中,亲身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感受他们的热情与淳朴。
永顺县野生动物园拥有各种珍稀动物,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动物的机会。动物园内环境优美,动物们生活在自然的环境中。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老虎、狮子、熊猫等珍稀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动物园还设有科普教育区,为游客提供动物知识的讲解,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芙蓉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石板路、木制吊脚楼和古朴街道让人仿佛回到古代。这里曾叫做王村,因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改名。走进芙蓉镇,踏上 “五里长街” 的青石板,直至街角参观免费开放的民俗风光馆,里面有土家族珍贵的历史文物 —— 溪洲铜柱,这一八角铜柱被土家族奉为神物。再转到码头栈道附近看看芙蓉镇标志性的大瀑布,穿过水帘道参观明清建筑酉阳宫,重走《芙蓉镇》影片里的那些场景,尝尝刘晓庆当年卖的米豆腐,都是游览芙蓉镇不可错过的体验。
芙蓉镇开放时间为 07:30-23:59,门票价格为成人 108 元人民币。用时参考 3 小时以上,联系电话 0743-5811888、0743-5854532、0743-5854531。地址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路南约 150 米。
永顺县温泉度假村集温泉、住宿、餐饮于一体,温泉水质优良,是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不二门野溪温泉度假村位于吉首永顺县不二门景区,温泉修建于 2016 年,水温常年保持在 39.8—41 摄氏度之间。背依石林峭壁,前悬猛洞河岸的野溪温泉被嶙峋的怪石簇拥,各式各样的露天泉池镶嵌在错落有致的石林之间,热气蒸郁,氤氲萦绕。泉水富含硒、锶、硫磺等多种矿物质,经常沐浴,皮肤也会变得细腻光滑,独特医疗保健作用,对皮肤病有显著的疗效。泡温泉逛不二国家森林公园,还能去永顺老司城遗址走一走,感受独特的风景与人文景观。
永顺县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散发着浓郁的湘西风情。
米豆腐源于湖南,在永顺县尤为闻名。制作时,先将米洗净浸泡一天,然后和水磨成米浆。接着把米浆放入锅内烧热,一边加入适量由油桐果壳烧灰熬成的土碱,一边用力搅拌,直至煮熟后放于盆内冷却成型。当地居民食用米豆腐时,通常用细线将其分成 1 - 2cm³ 的小颗粒,用水浸泡后准备各种调味料,如辣椒粉、韭菜、姜末、西红柿酱、味精、酱油等,用热水加热后放入碗中,再加入调味料即可食用。米豆腐口感清香细嫩,辛辣可口,在农历夏天 0℃ - 25℃的温度下,还能储存 3 天,既可冷食,也可熟食,风味独特,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
苗家酸菜豆腐汤是湘西苗家人的传统汤菜。制作酸菜时,一般采选萝卜叶、白菜已开始发黄的叶片,在阴凉处摊摆一两天,使其变成金黄色,然后切碎装坛,再用滚开的米汤和酸汤曲浸泡,并放置在靠近有热火气的地方,一天一夜即可制成,颜色金黄透亮。做汤时,只需放水倒入部分酸菜,放入豆腐坨,再加上野葱、少量辣椒等佐料,煮开就可食用。此汤颜色嫩黄,味道清鲜,让人食欲大增,还能强身健体。
来到永顺王村,不能不吃天下第一螺。这里的螺丝非常大,有的有婴儿拳头大小,味道鲜美。几乎每个饭馆都有售卖,是永顺的特色美食之一。
永顺腊肉是地道正宗的土家美食。制作时,选用湘西土猪原生态散养、生长周期 1 年以上的土猪为原材料。将七八斤大块大块的猪肉用盐和花椒粉加上橘子皮腌制,再用大缸 “压” 七天,取出来挂上炕架,用柞木柴火慢慢熏烤而成。永顺腊肉口感细嫩、肥而不腻,完美地还原了湘西腊味的本真。腊肉食用方法五花八门,既可单独入馔,也可与其它荤素原料配合烹制,如冬笋炒腊肉、腊肉烧白菜等。
万坪豆腐产于永顺县万坪镇,生产加工发轫于明朝,清咸丰年间已负盛名,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万坪豆腐以无污染绿色大豆和杉木河纯天然泉水为原料,沿袭民间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而成,营养丰富、口感细腻、韧性十足。熏制好的腊豆腐颜色金黄、个头小巧、干而不硬、便于存放,吃起来柔韧有弹性,以之佐膳,固是佳味。
永顺县作为旅游胜地,拥有众多特色酒店,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住宿选择。通过查询携程旅行手机版等平台,可以了解到永顺县有多家优质酒店。
如十二城・白玉京・庭院温泉泳池度假设计酒店(芙蓉镇景区店),评分高达 4.9 分,以提供接送服务和舒适的温泉体验而受到好评,拥有 1196 条点评;安萘・溪州纪酒店(芙蓉镇景区店)评分 4.7 分,靠近景区,拥有 592 条点评;十二城・江山楼・观景轻奢 ins 云宿(芙蓉镇网红观景大瀑布店)评分同样为 4.9 分,提供接送服务且早餐很棒,有 349 条点评;十二城・瀑上仙・280 度观瀑星空云宿(芙蓉镇临江夜景网红观瀑布店)也是 4.9 分,位置好、早餐棒,259 条点评;永顺凯莱大饭店评分 4.5 分,房间不错、环境优雅,有 382 条点评;芙蓉镇隽雅酒店评分 4.4 分,服务好、房间不错,55 条点评;花开丽景酒店评分 4.6 分,服务好、体验棒,44 条点评;芙蓉镇白河客栈(溪谷花谷店)评分 4.7 分,环境优雅、提供接送,240 条点评;芙蓉镇向左银雨舍民宿评分 4.7 分,服务好、环境优雅,68 条点评;芙蓉镇壹百家民族酒店评分 4.7 分,服务好、提供接送,53 条点评。
从这些酒店信息可以看出,永顺县的酒店在服务、位置、设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准,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在旅游接待能力方面,永顺县近年来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升。从各项数据和报道中可以看出,永顺县的旅游接待能力在逐步增强。
2020 年,永顺县全年共接待游客 850.9 万人次,共有 3A 级以上景区 6 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25 个。2023 年永顺共接待游客 1042.2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7.18%,实现旅游收入 106.27 亿元、同比增长 26.2%,获评 “2023 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2023 年 1 至 11 月,全县接待游客 963.1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7.9%,实现旅游总收入 98.18 亿元、同比增长 26.96%。到 2025 年,永顺县力争全县接待游客突破 120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20 亿元。
从酒店数量和质量以及游客接待数据可以看出,永顺县在旅游接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酒店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发展;另一方面,不断提升的旅游接待能力也为永顺县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永顺县在旅游接待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旅游旺季,部分热门景区周边的酒店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一些酒店的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未来,永顺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一是继续加大对酒店等旅游配套设施的投入,增加酒店数量,提高酒店质量,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二是加强对酒店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游客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