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湘西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3
2024-12-10
泸溪县的名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其由来充满了传奇色彩。
据史料记载,泸溪之名来自境内的卢山卢水,故很长时期一直以 “卢溪” 为名。从南朝梁萧衍十年(511)置卢州开始,这片土地就与 “卢” 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州治设沅水、武水交汇处即今武溪镇东北郊,辖南阳郡。梁萧铣鸣凤三年(619 年,唐武德二年),岳州校尉董景珍析沅陵县建卢溪县。因武水出口一段名卢水及水北有卢山而得名。此后,卢溪县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变迁。
唐天宝元年(742 年)改辰州为辰州卢溪郡,卢溪县治所迁往洗溪口。南宋绍兴九年(1139 年),复迁至沅、武两水交汇处楠木洲。清顺治六年(1649 年),因县治所地处武、沅二水合流处,故改 “卢” 为 “泸”,始有 “泸溪” 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从历史沿革来看,泸溪县古为荆州地,春秋战国属楚,秦时属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前 202)至南朝齐时属武陵郡沅陵县。南朝梁武帝天监十年(511 年)分沅陵地置卢州,辖南阳郡。南朝陈宣帝太建七年(575 年),废卢州建沅陵郡,属沅陵县。隋末置卢溪县,属沅陵郡,治今洗溪镇。唐属辰州或卢溪郡。元时,改郡为路,卢溪县属辰州路。明时,改路为府,卢溪县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辰州府,辖今泸溪、吉首、花垣。清时,泸溪属辰沅永靖道辰州府。顺治六年(1649 年)将卢溪县改为泸溪县。
民国时期,泸溪县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调整。1914 年,湖南省政府令,将上五都 63 处村寨划给乾城县(今吉首市)管辖。同时,将沅水西岸自白沙以上到马子桥一带村寨划给泸溪县管辖。泸溪县属湖南辰沅道。1922 年道制撤消,泸溪县直属于省。1937 年设立 “第三行政督察区”,辖沅陵县、泸溪县等 7 县。1938 年原第三区改称 “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 年 10 月 8 日,以民国时期第九行政督察区范围为基础,建立湖南临时省政府沅陵区办事处。11 月,泸溪县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泸溪县属湘西行署沅陵专区。1952 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 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 年,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沿袭至今。2001 年 6 月 27 日,泸溪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武溪镇迁至白沙镇。
泸溪县的名字变迁,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历史沧桑和文化传承。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承载着泸溪人民的奋斗与荣耀。
泸溪县常住人口约 23.38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达 60%。全县总面积 1565 平方千米,辖 7 镇 4 乡 147 个村(社区)。这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泸溪县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全县总人口约 32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就有 20 多万。从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泸溪县拥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水族、土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京族等共计 26 个民族。其中人数大于 1 万的民族有汉族、苗族、土家族。
在泸溪县,土家族人口众多,具有土家族特色的人文景点也比较多。像梁家潭的土家族民宅就具有代表性,五村的土家吊脚楼也很有特色。吊脚楼是湘西土家族的传统住宅,而五村的吊脚楼群整体说来是保存较完好的土家山寨。在郁郁葱葱的群山重围之中,饱经风吹日晒的灰色屋顶好像宽大的枯叶重重叠叠,错落有致地沿着青石小路台阶从山脚铺向半山腰。
泸溪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里的民族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还体现在民俗活动、民族歌舞、民族工艺等方面。浦市中元节、梁家潭 “六月六”、潭溪 “五龙” 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达岚镇岩门古堡寨被评为 “中国传统古村落”,潭溪镇新寨坪村被评为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洗溪镇芭蕉坪村被评为 “湖南省民俗特色村寨”。苗族跳香、佤乡山歌等民族歌舞优美神秘,踏虎凿花、苗族数纱等民族工艺瑰丽绚烂。
泸溪县的多民族特色,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泸溪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
泸溪县坚持工业主导型定位,大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积极出台政策为工业经济保驾护航。如《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等文件,保障和推动传统锰锌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对传统锰锌产业实施电解锰整合、产能复苏行动,蓝天公司、鑫海公司等涉锰锌企业均实施了技术改造项目,不断优化生产工艺、节约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清洁化、绿色化生产水平。围绕铝基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及锂电池、生物医药优势产业链,金源、泰和美等企业均实施了新建项目,推动新兴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提高。
另一方面,强化规模企业培育。增补 10 家规模企业 “种子选手”,强化工信、统计、税务等部门联动,“一企一策” 精准指导企业上规入统。近三年来,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达 15 家,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1 个、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2 家、省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10 家。例如湖南金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产品远销 20 多个国家及地区,是国家级 “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泸溪高新区高度重视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通过搭建园区 “产学研” 合作平台,协助 40 多家园区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实施了产学研战略合作项目 120 余项,攻克了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 “瓶颈” 和 “卡脖子” 难题。目前,泸溪高新区已有 8 家省级 “小巨人” 企业,这些 “小巨人” 企业锚定创新,做精做强,平均研发强度超过 7%,多数企业主导产品居全省细分市场前茅,3 家企业居全国细分市场前列,7 家企业实现上市,带动民营规模以上企业营收总额突破 50 亿元,跑出了经济发展的 “加速度”。
泸溪县积极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全面振兴,发展特色产业。完成旱粮食播种 1 万余亩、水稻育秧 15 万余亩,椪柑、茶叶、玻璃椒、油茶等特色产业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和 “五美” 创建,打造美丽乡村,一季度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增长 3%。
实施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总投资 8.34 亿元的沅水左岸岸坡治理工程等 4 个项目实现集中开工,湘西港二期散货码头、应急医院等重点项目即将建成投用。泸溪县 2022 年实施的 70 个建设项目,总投资 49.08 亿元,其中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38 个,投资 22.03 亿元;特色产业项目 25 个,投资 25.4 亿元;环保生态项目 7 个,投资 1.65 亿元,目前建设如火如荼。2022 年重点项目建设呈现重大项目增长明显、新开工项目较多、产业项目推进有力等特点,为全县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增添了强大的内生动力。2022 年全县新开工重点项目到达 40 个,投资额 25.5 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 52%,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增加 15 个,投资额同比增长 51.6%。其中,中央预算内项目有 9 个,争取资金 9762 万元。2022 年实施特色产业项目 25 个,同比增加 12 个,投资 25.4 亿元,占年计划投资 51.8%。其中,年内投产的工业项目有 9 个,投资额 14.35 亿元,1 - 4 月份完成投资 4.15 亿元。
用足用好促消费政策,成功举办春节期间文化惠民、潭溪镇大陂流村 “村晚” 暨油菜花节等系列活动,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一季度接待游客突破 150.8 万人次,同比增 159.64%,旅游收入突破 12.27 亿元,同比增长 185.42%。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5.1 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4.6%、6.6%。
泸溪县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导向,优化审批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排忧解难。认真落实 “一件事一次办”“全程帮代办” 等举措,全力推动 “高效办成一件事”。一季度新增市场经营主体 102 户,较去年同期增长 230%。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 7.7%、14.2%。一季度,该县顺利完成省级创新型县现场验收答辩,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数达 3 家,省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重点研发项目数达 4 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 2.7 亿元。州直、泸溪县科技部门联动,对泸溪县 43 家规模企业、高新企业及拟申报高新企业财务负责人与相关人员,进行企业研发报统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提高高新企业申报质效。泸溪县扎实推进创新型县建设,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走 “专精特新” 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泸溪县高新技术企业达 37 家、省级新材料企业达 16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 155 家,建成各类省级科技研发平台 24 家。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全县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2 家、省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15 家。2023 年,在湖南省打好 “发展六仗” 中,泸溪县科技工信局 “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 获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
泸溪县招引 “金凤凰”,推动外贸促稳提质,外资量稳质升。3 月,泸溪高新区新落地项目 —— 泸溪县画壁雨具有限公司举行开工仪式,预计 2024 年内销订单为 2000 万元人民币,外贸订单预计 200 万美金。一季度,湘商到资、内资到资分别完成 2300 万元、8276 万元,外资利用完成 2.16 万美元,为湘西州唯一 “破零” 县市。湘西族兴、湖南翰永、湘西奥科 3 家公司完成海关进出口业务备案,预计可实现外贸进出口额 4000 万元以上。
浦市古镇是湘西古镇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它位于泸溪县东南,地理位置优越,与多个乡镇相连。浦市镇以山地丘陵为主,兼有平原、岗地和洼地,土壤为红砂和黄壤,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 128 米。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6.9℃,降雨量 1326 毫米,无霜期 278 天。
浦市古镇保存完好,拥有众多古建筑、古街道和古码头。这里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木质阁楼和雕花窗户为特色,彰显着典型的明清风格。走进古镇,仿佛穿越回了过去,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镇内的老建筑规模虽不大,但数量不少,如青莲书屋等特色去处,值得游客细细品味。目前,浦市古镇还没有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游览古镇不要门票,游客可以尽情感受古镇的原汁原味。
浦市古镇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许多特色美食。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荸荠、莲藕、板栗、烤烟、椪柑、枣子等当地农副产品制作的美食,感受历史与美食的完美融合。
天桥山又名羊桥山,在武水北岸,距泸溪老城(武溪镇)五公里。山高陡峻,主峰与香炉峰对峙,最高处海拔 776.2 米。天桥山由来已久,从武水北岸的虾公溪往上行,爬一段近千米长且笔陡的 “好汉坡” 后至半山腰需经一座天桥,天桥有六尺多长,只三尺多宽,过桥时胆颤心惊。桥下岩槽深如洞,洞口常出烟雾,古称 “女仙洞”。天桥即天生岩桥,也是天桥古道,自古有 “上山必过桥,过桥必打颤” 的说法。
天桥山风景区以自然风光为主,有壮观的天桥、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这里是放松身心、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景区内山路狭窄,多处仅容一人通行,传说只有山羊才能通过,故 “天桥”“羊桥” 因此得名。该古道建成于清康熙年间,是上天桥山的必经通道。两边有粗壮的铁链护栏,桥下奇悬多姿。站立桥上向上仰视,山势奇特、嵯峨陡峭、云蒸霞蔚;向下俯视千尺深渊、心悸之余、头晕目眩。
过了天桥进入 “一天门”,旁边建有灵宫殿,以前有棋盘岩又叫晒日台。由此上行至一石壁前,刻有题诗一首,虽有篆字印章但无法辨认,谁人所为不得而知。从 “一天门” 沿石码头而上就到云峰,云峰由五座巍峨的山峰组成,峰峰相傍,层层相叠呈莲花状排列,高高突起的主峰比周围的山要高出几倍。到此也就到了 “二天门”,建有一座庵堂叫 “华严阁”,正门上有王昌龄亲笔撰写 “天礄山” 三个大字。从华严阁向上统称北极四庵,分别为华岩阁、娘娘殿、灵宫殿和北极宫。北极四庵是著名的佛道合一圣地,修复于康熙年间。
华严阁附近有一颗高大而古老的白果树,已有一千八百年。白果为珍贵的中药材,围绕这株白果树,产生了不少神话传说。站在天桥山顶上,泸溪县城(老城)和沅陵县城一一收入眼底,沅水和武水像两条绿色的带子飘荡。山腰浮云悠荡,蔚为壮观。明清时代的文人把这叫 “天桥叠翠”,列入 “泸溪八景” 之一,并题有若干古诗,载于县志上。
“十一” 黄金周,天桥山景区旅游持续向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近年来,泸溪加大改善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和向外推介力度,特别是一直实行的免门票政策,使得这一独特的景区渐渐走进游客的视野。
湘西红石林是一个令人惊艳的地方,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形成于 5 亿年前的扬子古海。红石林是全球唯一在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非常罕见。这里的岩石呈现出独特的红色,色彩会因天气而变,晴天是一片紫红色,雨后则转为褐红色,十分神奇。
红石林景区以独特的地貌景观为主,有壮观的红石林、迷人的峡谷和湖泊。这里是探险与摄影的好地方。景区内除了地上的石林奇观,还有地下溶洞、绝壁天坑、千年古木等自然景观。红石林岩石上有一道一道的波浪痕迹,那是海底时的模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纵横交错的景区内,有神龟探海、鹰击长空等等各种奇石,岩石旁还长满了不知名的各种野花蔓草。
红石林是 “海枯石不烂” 土家族的爱情圣地,当地有 “摸泥节”,每逢三月三、七月七,土家族少男少女都会前往红石林,在 5 亿年历史的 “冰石夫妻” 前载歌载舞,有情人相约百年。红石林也是很多热播电视剧的主要取景地,如《湘西剿匪记》《爱在湘西》《招摇》等,游客可以开启一段探剧之旅。
同属于扬子古海而来的坐龙峡,与芙蓉镇一水之隔。那种手握山壁上的铁索涉水而过、体验 “飞檐走壁” 的感觉,最受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青睐。坐龙峡最大落差达三百多米,宽处不足丈余,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峡谷内瀑布飞溅,植被茂密,绝壁上古树欲倾,是一个隐藏在湘西群山峻岭深处的世界。
红石林距离芙蓉镇只有十八公里,游客可以前往芙蓉镇更多地体验湘西风情,土风苗韵,领略这座挂在瀑布上二千多年的古镇。
泸溪县沅江风光带在湘西泸溪县境内,主要河流是沅江和其支流武水。沅江在泸溪称为 “沅水”,全长 1033 公里,流域面积 98163 平方公里。
泸溪县沅江风光带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众多,民俗风情独特,是中国盘瓠文化的发源地,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流放地,是文学大师沈从文解读上古悬棺之谜的笔耕地,“东方戏曲活化石” 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存地。
主要景点有:铁山古渡、真容禅寺、响水洞、屈望滩、辛女绝壁、赤壁仙舟、悬棺葬、岩墓葬、箱子岩、辛女祠、盘瓠洞、马嘴岩等三十余处。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加快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品牌打造,以全国文明卫生县城白沙镇为中心,由沿江观光带、十里画壁灯光夜景、“辛女公主” 号游轮、涉江阁、橘颂塔等景观组合而成的白沙镇沅江水上休闲旅游项目,初具形态,游客逐年增加,使 “画里泸溪” 沅江风光带旅游品牌,日趋成熟。
泸溪县计划对千亩芦苇带进行提质升级,把千亩芦苇打造成沅江风光带上热门的 “打卡地”,为泸溪创建 “天然氧吧” 增添湿地元素。
“五一” 假期,泸溪县白沙景区推出民族风情体验、草原打卡摄影、草原健身、水上游乐等休闲项目。市民游客在滨江大草原支起帐篷,架起烧烤炉,围坐在暖阳下野餐;有的游客穿上汉服体验一把穿越旅行,嗨玩山水亲近自然,感受乡土风情。
泸溪县作为湘西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其特色美食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这里的美食丰富多样,涵盖了水果、农产品及传统美食等多个领域。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泸溪椪柑。泸溪椪柑具有早结、丰产的特点,单果重 130 克左右,果皮橙黄或橙红色,蜡质层厚有光泽,皮薄易剥。果肉橙红色,汁多、组织紧密、浓甜脆嫩,化渣爽口、籽少,并含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品质优,耐贮藏。9 月下旬成熟,可贮藏到次年一月份。泸溪栽种柑橘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今黔阳)时曾在泸溪送别友人写了一首诗,诗中提到了一个 “橙”。清代乾隆十二年(1747 年)修纂《泸溪县志》之物产果部分记载有:“栽有柑橘、橙、柚” 等。如今,泸溪椪柑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先后荣获湖南名牌农产品、中国消费市场食品安全放心品牌、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和中国名优品牌等多项荣誉,更在 1999 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 “绿色食品” 认证,成为湘西自治州第一个获绿色食品证书的产品。每到冬季,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品尝着香甜清爽的泸溪椪柑,那温暖的场景让人难忘。泸溪椪柑已然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 “金果果”。
浦市铁骨猪也是泸溪县的一大特色美食。浦市铁骨猪原产于泸溪县浦市镇,有着上千年的养殖历史。浦市铁骨猪全身被毛黑而密,头颈轻秀,体形较大,体质强壮,结构匀称,后躯较发达。浦市铁骨猪头大小适中,头型分八卦头(又称狮子头)和鲤鱼头。耳中等大,下垂遮眼。八卦头嘴筒较大、稍短而微翘,额面较宽,皱多而深。鲤鱼头嘴筒较尖、稍长而平直,额面稍窄,皱少且浅。四肢粗壮,前、后肢均较直,无卧系,管围粗,蹄壳为黑色。尾较长,尾端呈扫帚状。乳头粗长且排列匀称,乳头一般为 12—18 枚。浦市铁骨猪肉质细嫩多汁,烹调时产生香味,味道鲜美,肉筋精道,加工成腌制品具有特殊风味,耐储存,其腊制品可储存 1.5 年以上。2012 年起,泸溪县实施 “推进亮点工程、打造特色泸溪” 策略,浦市铁骨猪作为一大特色品牌受到重视。2022 年,省下达泸溪县湘猪产业集群项目 800 万元,主要聚焦浦市铁骨猪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等关键方面,推动浦市铁骨猪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品质提升、加工流通,完善浦市铁骨猪产业链。
泸溪县的玻璃椒更是以其独特的风味广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玻璃椒因色泽鲜艳、红亮透明而得名,其果皮厚度和辣味适中,口感极佳。泸溪县盛产的玻璃椒鲜果呈牛角形,经过阳光晾晒后,更加透明。加工开发出的剁辣椒、辣椒酱、泡椒、油炸辣椒、酸辣椒、姜辣椒等产品,因其口味独特,辣中带香,吃后回味无穷。1990 年泸溪县被确定为湖南省外贸优质辣椒出口生产基地,誉为 “中国湖南玻璃干椒”,远销美国、日本和东南亚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 年,在武陵山片区 (湘西) 首届生态有机富硒农产品博览会上,泸溪兴隆场 “辣椒酱” 等系列产品获得了银奖,“油炸辣椒” 获得 2016 年中国中部 (湖南) 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2018 年获绿色食品认证。
除了这些特色农产品,泸溪县还有许多传统美食。黄金衣是当地的一道特色菜,小时候,每逢家里有喜事或者过年过节,母亲都会做一盘黄金衣,摆上桌的时候还要大声说 “黄金衣来了。” 蛋皮薄而不破,肉馅又嫩又鲜,也可用玉米皮把黄金衣一个个包裹起来蒸,可以避免汤汁的流失。洗溪豆腐口感细腻、滑爽、柔韧,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其味香、辣、麻俱全,可口美味,极易下饭。浦市饺儿其实就是馄饨,个头略小,为了区别于饺子,便把它叫做了饺儿。苗家酸鱼是凤凰苗乡独步天下的宴中名菜,在泸溪县也很受欢迎。将捕捉到的新鲜小鱼,破肚洗净,裹上米粉(米粉中要放少许食盐,调匀),然后放进菜坛内,腌三至五天,待有酸味以后再挖出来,用茶油或其它植物油炸熟,色泽金黄。浦市灯芯子曾出现在一个温暖的故事中,一妇人得了病,需要用荸荠做药引,男人不顾严寒为其寻觅。湘西血灌肠在湘西又叫做灌肠粑粑,还有人把它称作血粑鸭。其做法是需要精选 2 到 3 斤的尚好糯米,制作过程复杂却美味。泥鳅拱豆腐是将活泥鳅,放入清水中,让其吐尽泥渣,再倒入煮沸的白豆腐内,泥鳅死于豆腐间,而后切成小块,油炸或煮汤。酸辣子炒沙萝菇是用地衣和酸辣椒、大蒜一起炒熟,出锅后洒些许香葱即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特色美食。桐叶粑粑用糯米加籼米打成粉末,拌香蒿加适量清水做成一个个圆圆的粑粑,内包红豆沙糖或黄豆粉,也可包酸辣椒豆腐丁或盐菜腊肉丁。外用洗净的桐树叶包好蒸熟。趁热吃,又糯又香,味道香美。浦市甜橙主产于泸溪县浦市镇,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果形端美观,果皮色泽橙红鲜艳,果肉细嫩化渣,汁多籽少,风味香甜浓郁。
泸溪县的美食丰富多彩,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泸溪县的酒店数量在不断增加,旅游接待能力也在持续提升。目前,泸溪县拥有众多不同类型的酒店,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其中,泸溪和一国际大酒店是泸溪县的标志性酒店之一。该酒店由和一集团投资四亿元打造,占地 23 亩,建设期限 18 个月。酒店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泸溪县城白沙的地标性工程。和一集团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公司,旗下的湖南和一酒店连锁有限公司拥有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泸溪和一国际大酒店拥有 156 间房间,主楼高 22 层,总建筑面积 25551 平方米。酒店位于泸溪县城白沙镇屈望开发小区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除了和一国际大酒店,泸溪县还有多家三星级酒店。如泸溪长锦酒店,评分 4.0 分,拥有 97 条好评,提供套房等多种房型,距市中心直线 1.2 公里,还设有充电桩。泸溪天下沅水酒店评分 4.4 分,环境优雅,距该酒店直线 950 米,有江河景房等特色房型。德瑞美居酒店评分 4.2 分,干净卫生,距该酒店直线 900 米,适合家庭入住,也设有充电桩。泸溪长城国际大酒店评分 3.7 分,距该酒店直线 < 100 米,提供套房等房型。柏曼・智慧酒店评分 4.3 分,距该酒店直线 950 米,有影音房、家庭房等特色房型。泸溪温溪商务酒店评分 4.8 分,服务很好,距该酒店直线 1.1 公里。泸溪辛女大酒店评分 4.3 分,距该酒店直线 1.2 公里,提供套房房型。泸溪金海岸大酒店评分 3.9 分,距该酒店直线 1.1 公里,有棋牌房房型。泸溪沅水文化大酒店评分 4.3 分,距该酒店直线 800 米,提供宠物友好、套房房型。泸溪铂悦商务酒店评分 4.5 分,距该酒店直线 1.1 公里,有江河景房房型。
此外,泸溪县还有一些经济型酒店,如柏曼・智慧酒店、德瑞美居酒店、泸溪天下沅水酒店、泸溪铂悦商务酒店、泸溪温溪商务酒店、泸溪金海岸大酒店、泸溪辛女大酒店、泸溪星期天宾馆、泸溪长城国际大酒店、泸溪锦铖宾馆等。这些经济型酒店价格实惠,干净卫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住宿选择。
除了以上酒店,泸溪县还有泸溪县国泰大酒店等个体工商户经营的酒店。国泰大酒店成立于 2009 年 12 月 8 日,经营者为陈仕伟,资金数额为 10 万元人民币。酒店经营范围包括住宿服务、餐饮服务、烟草制品零售等。
随着泸溪县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酒店和民宿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这些酒店和民宿不仅在硬件设施上不断提升,在服务质量上也日益提高。酒店和民宿的工作人员热情周到,为游客提供贴心的服务,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旅游接待能力方面,泸溪县也在不断努力提高。从旅游数据来看,“十一” 黄金周期间,泸溪县文化和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共接待游客超 18 万人次,同比增长 6.76%,旅游收入达 5572.84 万元,同比增长 15.40%。“五一” 小长假期间,泸溪县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 15.83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3.27%;旅游收入达 1643.33 万元,同比增长 67.44%。全县日均接待游客超 2 万人,游客以湘西、怀化等周边客源为主。旅游产业带动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收入增长 1000 万元以上,辛女、长城等星级酒店床位出租率均超 90%,遇见、余家巷子等民宿床位出租率达 100%。
泸溪县还在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泸溪县财政局采取三举措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发展,加大资金投入促发展,投入资金 3000 万元完成白武线 6 公里绿化、亮化景观建设和游客中心、景区标识牌建设等;落实扶持政策固根本,鼓励创建旅游品牌形象,鼓励做大旅游产业项目,完善旅游规划编制;培养旅游人才谋长远,大力培养优秀人才,切实加强旅游从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