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湘西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3
2024-12-17
湘西枞菌,这带着浓郁地域特色的名字,其由来与它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在湘西地区,人们口中的 “枞树” 指的就是马尾松,而枞菌,便是生长在这马尾松的林子之中,顺着枞树的树根周围,依照特定的季节,悄然冒出头来,故而得名 “枞菌”。它仿佛与枞树达成了一种默契,依托着枞树所营造的独特生态环境,汲取养分,在合适的时节里现身,成为山林间独特的景致与美味。
枞菌在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中,也留下了诸多踪迹。早在公元前 239 年,《吕氏春秋・本味篇》里就提到 “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虽未明确所指就是枞菌,但足以见得那时人们对菌子美味的重视与欣赏,枞菌作为山间美味,很可能也位列其中,被人们所喜爱。
到了元朝,在当时的皇家食谱中,有一种名为 “春盘面” 的佳肴,枞菌还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佐料角色,为这道美食增添独特的风味,也由此可见枞菌在古时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不仅民间知晓其美味,就连皇家也对它青睐有加,让它得以在宫廷膳食的记载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随着时间的流转,在不同的古籍、方志等文献资料里,或许也还有着枞菌的点点记载,它们就像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串联起了枞菌从古至今在饮食文化里的发展脉络,见证着它在岁月里持续散发的魅力。
在湘西的民间,枞菌承载着诸多故事、传说以及朗朗上口的民谣,它们口口相传,彰显着枞菌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也体现出百姓对它那份真挚的喜爱。
比如 “三月松菇四月鸡,九月松菇当老鸡” 这样的民谣,简单质朴的话语,却将枞菌出现的时节以及它的美味程度巧妙地表达了出来。仿佛在告诉人们,三月和九月的枞菌,那可是如同鸡肉一般鲜美的存在,是大自然在不同时节馈赠给湘西百姓的珍贵礼物。
还有传说讲枞菌是观音菩萨送来人间的仙姑,她带着奉献的使命来到世间,只愿为人们带来美味,却不愿被人类驯服。所以直到现在,人类凭借着先进的技术能够人工栽培出冻菌、木耳、香菇等菌子,可面对枞菌,却始终没办法实现人工培育,它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湘西的枞树林中,应着时节,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续写着属于它的传奇故事,成为湘西百姓心中带有神秘色彩的独特山珍。
当我们把新鲜采摘回来的枞菌拿到厨房,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清洗。由于枞菌生长在山林之中,表面往往附着不少泥土、杂质以及可能存在的小虫子等,所以清洗工作可不能马虎。
可以先用小刀把枞菌的根蒂去除掉,然后将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会儿,让泥土等脏东西初步脱离。一些被虫咬过的部分也要果断去掉,如果有夹杂在其中的树叶等杂物,同样要清理出来。
对于部分枞菌,尤其是那些看着比较脏或者担心有杂质藏在内部的,还可以水煮一下再清洗。通常煮个 6 - 8 分钟左右,然后捞出再次用清水冲洗干净,这样能更好地去除隐藏的脏物和可能存在的虫卵等。煮好后,把枞菌捞出来沥干水分,用手撕成瓣状,方便后续烹饪时能够均匀受热,入味也会更充分。经过这些基础的准备工作后,枞菌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烹饪环节啦。
炒制是枞菌常见且能展现其独特风味的烹饪方式之一,其中搭配五花肉炒枞菌是湘西地区备受喜爱的做法。
先把准备好的五花肉冲洗干净,改切成薄片,用盐、白胡椒粉、料酒、淀粉抓匀后腌制 15 分钟左右。接着将处理好的枞菌撕成合适的大小备用,同时把姜蒜切碎、葱切成葱花装盘。锅中倒入适量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腌制好的五花肉片,煸炒至变色后捞出备用。再往锅中倒入姜蒜,小火煸炒出香味,之后倒入青红辣椒翻炒出香辣味,这时把之前炒过的五花肉重新倒入锅中翻炒均匀,接着就可以倒入枞菌了,开大火快速翻炒。过程中淋入少许生抽提鲜,撒入适量盐调味,最后撒入葱花、鸡精,用水淀粉勾芡后,翻炒均匀便可即刻起锅装盘。
除了搭配五花肉,枞菌与辣椒等一起煸炒也是别有风味。起锅热油,油热后下入枞菌爆炒,随后加入姜片、蒜瓣一起翻炒,再加入切好的青红辣椒继续爆炒,只需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吃的就是枞菌本身的鲜味,最后撒上蒜苗叶就能出锅啦。炒制枞菌时,火候的把控很关键,前期爆香调料时用小火,倒入枞菌后大火快炒,这样能锁住枞菌的鲜味,又能让其口感更好。而调料的使用不用过于繁杂,简单的盐、生抽等基本调料,就能让枞菌的美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枞菌用来煲汤更是一绝,能让那股鲜香在汤中尽情释放。比如做野生枞菌豆腐汤,先准备好一块白豆腐切成小块,姜、蒜切片,再准备些花椒粒、糍粑辣椒等。锅中放入一半猪油和一半菜籽油,适当多倒些油,先放姜蒜、干辣椒炒香,接着把洗净沥干的枞菌放下去翻炒,喜欢油重些的话,也可以先把五花肉炒香后再放枞菌翻炒。大概炒十分钟左右,把菌子里的水分炒干,这时菌油也炒出来了,香味扑鼻,再加入糍粑辣椒翻炒均匀,让辣椒充分融入菌子里后,加入适量的水,水不要太多,不然汤味会变淡。等汤烧开后放入豆腐,煮上十分钟左右让豆腐充分入味,撒上鸡精,放入切好的蒜苗,一分钟后关火,一锅香气扑鼻、营养又美味的枞菌豆腐汤就大功告成了。
还有鲜香美味的肉丝枞树菌汤,先将枞菌仔细清洗,洗净撕块待用。锅中可以用一点五花肉炸出来的油,这样炒的菌菇口感更软一些,翻炒片刻后放水烧开,放入提前腌制好的肉丝(肉丝用盐、黑胡椒粉、生抽、生粉拌匀后再放一点植物油,防止粘连)。等瘦肉熟了,放入蛋液和小白菜芯,一分钟后盛出,一碗鲜美的汤就做好了。
另外,制作枞菌油也是保存枞菌、让其风味得以长久留存的好办法。把枞菌洗干净,沥干水,用家乡的菜籽油(冷油)和枞菌一起下锅,油刚没过菌子就行。接着用小火慢慢熬菌子,待菌子慢慢变干脱水成金黄色就可以了。等菌油晾凉了,装进密封罐里保存起来,以后煮面条、煮汤时放上一些,那味道别提多醇香味美了。总之,不同的做法能让枞菌展现出不同的魅力,满足大家多样的味蕾需求呢。
湘西枞菌,形态各异,独具一番韵味。它的菌盖多呈扁半球形,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中间粘状,伸展后下凹,边缘最初内卷,待平展后则变得无毛且光滑。正面有着较为明显的灰白相间的环带,就像给它披上了一件独特的斑纹外衣,背面呈环园齿状由中心向边缘伸展,立观酷似一把撑翻顶的雨伞,甚是可爱。
枞菌大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乌枞菌和黄枞菌最为常见,它们在口感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给品尝者带来不一样的味觉感受。黄枞菌基本上在六月出产,其色泽往往呈现出金黄的色彩,看着就透着一股清新之感。在口感方面,黄枞菌相对脆爽,不过稍带一点柴的感觉,咀嚼时能听到那清脆的声响,别有一番风味。而乌枞菌则多在九十月份现身,颜色上或嫣紫或偏深一些,它的肉质细软,入口后仿佛能在舌尖上轻柔地化开,口感细滑,滋味更加醇厚美妙,也正因如此,乌枞菌在价格上相对更贵些,往往是黄枞菌的两倍左右呢。不同的枞菌,以各自独特的口感,让人们在品尝时领略到湘西这片土地赋予的奇妙滋味。
枞菌那独特且令人着迷的香气,可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其生长环境起着关键作用,枞菌大多生长在湘西的枞树林中,也就是马尾松林中,这里的土壤、空气以及周边的植被等共同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小环境。松树林里的土壤富含各种矿物质以及微生物,枞菌扎根于此,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与这些元素相互作用,吸收着独特的养分,这为其香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再者,枞菌自身所含的成分也是香气的重要来源。它含有多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枞菌生长成熟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当人们将其采摘下来,经过烹饪或是简单的处理时,这些物质便会散发出来,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那股让人一闻就难以忘怀的独特香气。那股香气中,既有山林间清新自然的气息,仿佛带着松针的清香、泥土的芬芳,又有菌子本身的鲜美味道,二者完美融合,使得枞菌的香气独具辨识度,只要闻过一次,便深深烙印在记忆之中,也让人们越发好奇它入口后的滋味。
当把烹制好的枞菌送入口中,那一瞬间,仿佛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味觉之旅。以枞菌炒腊肉为例,刚一入口,先是感受到枞菌那独特的脆嫩或是软滑的口感,伴随着牙齿的咀嚼,枞菌的鲜味瞬间在舌尖上绽放开来,那股鲜味不是那种浓烈刺鼻的,而是清新自然、恰到好处,就如同山林间的清风,带着丝丝甘甜,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而与它搭配的腊肉,醇厚的咸香不仅没有掩盖枞菌的鲜味,反而与之相得益彰,二者相互交融,让鲜味更加醇厚悠长。咀嚼几下后,枞菌的香气愈发浓郁,充斥着整个口腔,那股香气顺着喉咙,仿佛能直抵心底,让人回味无穷。咽下之后,那股鲜香清爽的余味依然久久不散,仿佛还在舌尖上徘徊,引得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再夹上一筷子,继续享受这份美味。
又比如枞菌豆腐汤,舀起一勺汤送入口中,先是那鲜美的汤汁包裹住舌头,汤的醇厚与枞菌的清爽完美结合,轻咬一口豆腐,软嫩的口感搭配着枞菌的滋味,每一口都让人陶醉其中。那股鲜香的余味,就像一首悠扬的乐曲,在品尝结束后,依然在味蕾上不断奏响,让人对枞菌的美味越发着迷,也难怪它能成为湘西人们心中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承载着无数的情感与回忆,吸引着每一个想要探寻这独特美味的食客。
湘西枞菌作为珍贵的山珍,其新鲜菌子在市场上的价格会因季节、品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上半年春夏时节生出的黄枞菌,价格相对较为亲民。在气候适宜、雨水充沛,黄枞菌大量上市的时候,像吉首八月楼夜市批发价一斤能达到 10 到 20 元,白天零售价格大概在 10 到 25 元左右。若是在一些产量更高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出现价格更低一些的情况,让普通消费者也能轻松购买品尝。
而到了秋季,乌枞菌开始现身市场。乌枞菌由于其口感更为细滑、滋味醇厚美妙,且生长的时间相对更短,产量也比黄枞菌少,所以价格往往要比黄枞菌贵上不少,一般是黄枞菌的两倍左右。例如在湘西的一些市场上,普通品质的乌枞菌和黄枞菌混合售卖时,价格大概在 30 到 40 元一斤,品质较好的能达到 50 到 60 元一斤,若是个头小、品相好的精品乌枞菌,价格更是能达到 70 多元一斤,甚至在某些时候,如刚上市或者产量稀少的情况下,乌枞菌一斤能卖到 100 元左右。
影响鲜菌价格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产量角度来看,枞菌一年只有两个生长时节,分别是 5 - 6 月和 9 - 11 月,本身生长周期短,产量有限,像乌枞菌出现的九十月份,本身时节就短,产出量少,价格自然就高。而且其生长对环境要求苛刻,需要有枞树、沙性壤土、充沛雨水等要素同时具备,全国也只有像湘西和湖北省西南等地的山区和丘陵地带产量比较多、品质较好,所以物以稀为贵,导致价格上升。再从营养价值方面来说,枞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还有多种维生素以及人工培植菌无法比拟的多种微量元素,对肠胃有很大好处,有很好的食疗作用,营养价值高也使得它在市场上更受青睐,价格也相应提高。
湘西枞菌干货同样在市场上颇受关注,其价格区间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般来说,市面上的湘西枞菌干货价格大概在 40 元到 120 元左右一斤。例如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售卖的湘西干枞菌,通货价格为 50 元 / 斤,而且 2 斤以上起批;还有的品牌售卖的湖南湘西松树菌干货,根据不同的净含量规格,价格在 40.97 元到 123.90 元之间浮动。
干货价格受产地、品质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产地方面,湘西地区作为枞菌的优质产区,其产出的枞菌制成干货后,往往更受消费者认可,价格也会相对高一些。品质上,如果干货的枞菌在制作前就是品相好、个头均匀、没有杂质的鲜菌,经过精心晾晒等处理后,价格自然会处于较高区间;而那些品质稍次的,可能价格就会偏低一些。
干货价格与鲜菌价格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二者的特点决定的。鲜菌由于保鲜期非常短,采摘回来后需要尽快处理,否则容易坏掉或者变味,运输和保存成本相对较高,并且食用时更注重那种鲜嫩的口感。而干货是经过脱水处理后的,保质期长,运输也更为方便,虽然在口感上变得更为醇厚浓郁,但失去了鲜菌的那种鲜嫩感,不过其营养成分更加集中,烹饪时可以增加菜肴的独特香味,更适合用于炖汤、烧菜等长时间烹饪的菜肴,所以干货价格会根据市场供需等情况,与鲜菌价格形成一定的差距。
对于菌类过敏的人群来说,枞菌是绝对需要忌口的。枞菌作为一种野生食用真菌,本身含有能引发过敏反应的成分。如果本身是过敏体质,对菌类存在过敏情况,一旦食用了枞菌,身体可能会迅速出现过敏症状,比如皮肤瘙痒、红斑、起疹等,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呼吸道水肿,进而引发呼吸困难,甚至会出现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像恶心、呕吐、腹痛等。这些过敏症状不仅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不适,在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生命健康。所以,若知晓自己对菌类过敏,一定要谨慎选择,避免食用枞菌,以防因一时的疏忽给自身健康带来风险。
枞菌在食物搭配方面也存在诸多禁忌,有些食物与之同食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首先,枞菌不宜和寒性食物一起吃,像螃蟹、海带、冬瓜等寒性食物,若与枞菌搭配,容易刺激肠胃,致使肠胃功能紊乱,进而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牡蛎也不适合和枞菌一起食用,因为牡蛎含有大量的锌,与含有类胆碱的枞菌共同食用时,会使蚕豆中的类胆碱与锌结合形成难以消化的物质,进而可能导致腹胀、腹泻的情况出现。另外,羊肉、豆腐与枞菌一起吃的话,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还有,枞菌不能和鹌鹑肉、鹌鹑蛋一起吃,这两种食材与枞菌相克,搭配食用会让色素在人类皮肤表层堆积,使得皮肤表面出现黑斑。所以在食用枞菌时,要格外留意食物搭配,避免因搭配不当影响健康。
特殊人群在食用枞菌时也需要格外谨慎。比如痛风人群,枞菌中嘌呤含量相对较高,而痛风正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进而使得血尿酸水平升高引起的。痛风患者食用枞菌后,很容易造成嘌呤摄入过多,使得尿酸水平进一步升高,加重病情,引发关节疼痛等症状。再者,患有结缔组织疾病的人群也不宜食用枞菌,因为枞菌属于光感性食物,这类人群食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除此之外,胃肠功能较差的人也要尽量少吃枞菌,它属于寒凉性食物,本身胃肠功能不佳或者患有胃肠疾病的人食用后,容易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身体恢复。所以特殊人群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谨慎对待枞菌这一食材。
虽然枞菌美味可口且营养丰富,但食用量的把控十分重要,切不可过多食用。枞菌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等成分,一次性吃太多,会给胃肠道增加不小的负担,容易导致胃肠不适,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状。哪怕是身体健康、肠胃功能正常的人,过量食用枞菌后也可能会面临这些困扰。